2017年1月6日 星期五

每月搵幾多先足夠身心健康?

每月要賺到多少才是足夠?加人工能讓我一直開心下去嗎?或是,要出多少人工才能把人才留下來?

我有位朋友經常說公司離職率很高,無非是像馬云那樣說「錢不到位,或者心受委屈」。簡潔到出不少前線工作者離職前的心情。那去到多少才算是到位,或怎樣才不委屈?雖是因時制宜,但有時的確需要多一點方向。2010就有一班研究員做了一份超大型研究,向45萬位美國人了解他們對金錢與情緒健康間(正向情緒,不抑鬱,無壓力)的關係。

研究發現當收入當提升到一定程度後對情緒健康的增長會逐漸減弱,而且,影響力亦比不少人預期的來得低。每年收入1萬美元與超過16萬美元的市民相比,金錢僅能提昇正向情緒0.5分,及令無壓力的狀況有1分的改善。那麼收入要有多少才是增加較多情緒健康呢?從圖表看起來就是4萬元美金這指標了,折算為葡幣即是月入26625元。(圖1)




可惜澳門大部分市民的月薪都不能去到這水平。(見圖2)在研究發表那年(2010),澳門人的每月工作收入中位數為16,300元(去到現在,2016年澳門的就業人口月工作收入中位數為15,000元,不增反減,這裡說的是中位數,也不是人們常說的每月收入43,334)。所以亦難怪即使人們覺得工作表現沒進步,還是應該讓月薪加下去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其實學術界早就有不少研究指影響人快樂與否的大有其他原因,其中比較有名的是心理學家Sonja Lyubomirsky提出的模式,她提到人生在世有一半的快樂是由基因定下來的,有一成是由我們生活裡的環境因素,而餘下的四成則是我們內在的心理狀態所定下,重要是的,這些都是我們能認識,改變,甚至控制得到的。在週五的下午時段,善用時間去讓自己快樂起來吧:)

References:
Lyubomirsky, S. (2008). The How of Happiness: A New Approach to Getting the Life You Want also viewed. Penguin Books.
Kahneman, D. & Deaton, A., 2010, High income improves evaluation of life but not emotional well-being. Proceeding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, 107, 38, 16489–16493, doi: 10.1073/pnas.1011492107 Retrieved 22, November, 2016 from https://web.archive.org/web/20160301100100/http://www.pnas.org/content/107/38/16489.abstract
統計暨普查局(2011) 2010年第4季就業調查. Retrieved 22, November, 2016 from http://www.dsec.gov.mo/Statistic/LabourAndEmployment/EmploymentSurvey/EmploymentSurvey2010Q4-(1).aspx
統計暨普查局(2016) 2016年7月至9月就業調查. Retrieved 22, November, 2016 from http://www.dsec.gov.mo/Statistic/LabourAndEmployment/EmploymentSurvey/2016%E5%B9%B47%E6%9C%88%E8%87%B39%E6%9C%88%E5%B0%B1%E6%A5%AD%E8%AA%BF%E6%9F%A5.aspx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